(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023-01-17 來源:解放日報
??(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實施抗疫助企等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率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功舉辦三屆“五五購物節”,新增各類首店4881家。五年累計完成重大工程投資8645.7億元,是上個五年的1.4倍,建設20多個100億級以上、400多個10億級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14號線、15號線等一批軌道交通線建成運營,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從2017年的666公里增加到831公里、繼續保持全球城市第一。深入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壓縮5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五年累計達到18.6萬億元左右、比上個五年增長28.1%左右。城市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率先建成5G和固定寬帶“雙千兆”城市。聚力打造“張江在線”、“長陽秀帶”、“虹橋之源”等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培育4家國家級標桿智能工廠、8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等試點,形成便捷就醫服務、為老服務一鍵通、出行即服務(MaaS)等一批數字生活場景,成為首個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的中國城市。城市空間格局優化重塑。五個新城建設全面推進,完成新城總體城市設計,開工建設544個產業、交通、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總投資8415.6億元,一批重大功能導入項目啟動實施。南北轉型邁入快車道,吳淞創新城、樂高樂園度假區等項目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全面完成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新興產業、民生保障等領域一批國企集團組建成立,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設立運作。中國船舶集團、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總部落戶,中國國企混改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設立運作。“政會銀企”四方合作機制全面深化,新增民營企業總部501家。新推出“上海標準”31項。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加快完善,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服務能級和水平位居全國前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建成9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完成農民相對集中居住5.2萬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全覆蓋。打造13個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地產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率從2017年的8.1%提高到30.9%。完成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6.5萬戶生活困難農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