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濕垃圾處置能力水平 應勇主持市政府常務會議 2019-11-09 來源:解放日報
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11月8日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部署提升本市濕垃圾處置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撐垃圾分類工作;研究制訂本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工作指引,推動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自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垃圾分類成效明顯。9月底全市每天分出濕垃圾增長130%,分出可回收物比去年底增長5倍,分出干垃圾減少26%,分出有害垃圾增長5倍。隨著濕垃圾分出量的增加,市有關部門制定了濕垃圾處置調整方案,將提高集中處置能力,改造、提升分散處置能力,實施源頭、中轉及末端環節的設施改造,提升脫水處理能力,并通過農業有機肥企業協同處置大型菜場濕垃圾。
會議指出,垃圾分類是新時尚,上海垃圾分類工作成效超過預期,全程分類的體系已初步建立。要久久為功,堅持不懈,既要高度重視垃圾綜合治理中前端的分類和源頭減量、中端的全程分類收運,又要加快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和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要在發揮好現有設施功能和作用的基礎上,繼續推進濕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處置設施布局,建立健全設施運營效果的評估機制,并積極探索源頭就地脫水的方式,從而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是指在社區內圍繞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嵌入相應的功能性設施、適配性服務和情感性關懷,讓社區具備持續照料能力,讓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在親情的陪伴下原居安養。作為社區嵌入式養老的首倡者,上海的理念和做法被廣泛接受。為了進一步鞏固這一做法,為街鎮提供可操作、均衡化的“范式”,本市有關部門制訂了《上海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工作指引》。
會議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中關于發展養老服務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探索適合上海超大型城市的養老服務模式,進一步打響上海嵌入式養老服務品牌,不斷完善本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要統籌為老服務資源,促進服務與需求信息對接,為市民尋找資源提供便利。要引導和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共同參與養老服務,并總結完善長護險試點經驗,促進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