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教育系統第六屆區學科帶頭人、區骨干教師等各類教育人才培養計劃(2022—2025年)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教師〔2022〕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的通知》(教師廳函〔2022〕18號)、《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滬委發〔2018〕18號)文件精神,全面實施《中共楊浦區委、楊浦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辦法》(楊委發〔2019〕16號)的目標任務和基本舉措,深化實施“三名”工程,推進教育人才梯隊建設,培育和打造一批優秀教育人才?,F結合楊浦實際,特制訂本實施辦法。
??一、培養目標
??以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為引領,實施教育人才培養計劃,聚焦教育綜合改革等重點任務,形成科學合理的教育人才梯隊結構,構建分層分類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健全教師團隊發展機制,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專業厚實、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育人才隊伍,建設一批結構合理、樂于奉獻、勇于開拓、協同發展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發展團隊,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教育人才在教育綜合改革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二、培養周期
??2022年至2025年。
??三、培養策略
??(一)堅持師德為先,提升綜合素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以“學于漪,站好新時代的講臺”為主線,引導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拓寬教師教育視野,加深教育理解,拓展專業領域,注重教育實踐,形成個人教育教學風格或特點,推進各類教育人才全面發展。
??(二)堅持梯隊培育,助推專業發展。依托高校,開展各級各類教育人才的培養培訓。搭建專業發展平臺,擴大市級影響力,同時加強梯隊建設,做好教育人才儲備,精準培養,制定個性化培養目標,為教育人才培養提供優質發展平臺,有效助推各級各類教育人才的專業發展。
??(三)堅持任務驅動,培育優秀團隊。推進實施“種子計劃”,聚焦楊浦教育整體綜合改革和第四輪上海市基礎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在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背景下,以核心素養導向的“創智課堂”研究為突破口,探索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改革,開展課題研究和項目實踐,做到人人有項目,人人有課題,堅持教師自主學習、研究和實踐與團隊成員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和共同發展結合,在實踐中加強研究,在任務中接受挑戰,在團隊中實現發展。
??(四)堅持科學評價,促進人才發展。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符合教育人才特點的考核評價體系。
??四、培養措施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學科育德能力。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民教育家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為引領,增強教育人才的教書育人本領,提升教師學科育德、學生心理輔導、學生生活指導等能力。開展《讓于漪老師成為我們共同的形象——學于漪 做“四有”好教師》等主題教育活動,弘揚于漪教育教學思想,宣傳“全國教書育人楷?!薄吧虾J薪逃Τ肌钡壬磉厓炐憬處熛冗M事跡,激勵教育人才自覺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真正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和職責。
??(二)拓寬人才培養渠道,提高專業發展水平。依托高校資源,舉辦教育人才系列研修班,實施分層分類培養策略,形成區域、集團、學校一體化培養機制,做到各類教育人才培養培訓全覆蓋。研究制定個性化的研修課程,培養一批具有厚實的專業功底、先進的教學理念、鮮明的教學風格和具有開闊的國際教育視野的優秀教師。依托“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研究中心”的優質資源,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展示平臺,持續開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系列展示活動“名師講壇”、“骨干擂臺”、“新秀課堂”等,提升楊浦優秀教師在上海市教育教學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堅持目標任務導向,培育優秀教師團隊。加強市區聯動,不斷健全教師團隊發展機制,大力實施“種子計劃”,培育和建設高水平的教師團隊。深化拓展“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建設區創智教育“登峰計劃”名校長、名教師研習基地,充分發揮上海市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示范、引領作用,帶教和培養一批優秀校長和教師,促進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和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推進區中青年骨干教師團隊發展計劃,鼓勵、支持各類教育人才潛心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通過團隊合作攻克教育教學中的瓶頸問題,研發具有影響力的成果,建設學科教學高地。
??(四)注重過程管理,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加強教育高端人才的管理、評價與考核,探索建立教育人才評價標準,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的人才評價導向。完善教育人才動態考核調整機制,堅持“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在中期考核中考核為“不合格”的人員將終止其培養資格,對于做出突出貢獻、表現出色的教育人才或優秀教師在中期考核時可晉升,激勵教育人才積極參與、探索、踐行、引領楊浦教育的綜合改革。深化教育人才流動機制,鼓勵教育人才積極參與校際間的教師流動,將教育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輻射至區域內每一所學校。
??五、培養項目
??(一)“登峰計劃”名教師研習基地項目
??建設“登峰計劃”名教師研習基地,形成由市特級教師領銜,區學科名教師(區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區骨干教師為后備力量的三級學科研習團隊,按照楊浦區“十四五”規劃“創智教育”總體目標,立足課堂課程改革實踐開展項目研究,培養一批能夠引領區域教育變革,提升區域教育質量的,在上海市乃至全國有影響力、感召力的優秀的教育教學領軍人才。
??(二)區學科名教師工作坊項目
??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舉辦區學科名教師工作坊,以學術能力提升和個人教學思想、教學風格、學科主張提煉為核心內容,注重學科發展前沿課題研究,培養一批具有高尚的師德師風、鮮明的教學風格、扎實的學術功底的學科名師,輻射區域教育教學工作,在市級層面形成影響力。
??(三)區學科帶頭人、區骨干教師高級研修項目
??開展區學科帶頭人、區骨干教師高研班,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項目化學習為主要形式,定制個性化研修課程。鼓勵教師注重教學研究積累,聚焦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深度教學問題,自主選擇子課題開展教學研究,助力教師提煉教育教學思想,深化學科理解,加強課題研究能力。
??(四)區骨干后備、區教育教學新秀研修項目
??分學科、分批次、分版塊開展研修課程,為教師搭建教學展示平臺,鼓勵教師參與區級公開課,提升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強化提高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五)區創智工坊項目
??與高校和專業科研、培訓機構等合作,根據區域教改要求和教師發展需求、重點圍繞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過程中教師面臨的難點、堵點問題,開設多批次創智工坊,每期創智工坊下設若干個研修坊,由教師擔任研修坊主持人,建設培訓課程,培養一批師德素養好、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培訓者。
??(六)區中青年骨干教師團隊發展計劃項目
??實施“區中小學(幼兒園)中青年骨干教師團隊發展計劃”項目,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鼓勵區學科帶頭人、區骨干教師潛心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在學科研究、課程建設、教學設計、課堂實踐、作業輔導、教學評價等領域通過團隊合作,研發有影響力的教育教學成果,培植一批在區內具有領銜作用的學科教學高地,發揮骨干教師優秀團隊的專業示范和引領作用,整體提升楊浦教師隊伍水平。
??(七)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學展示項目
??依托于漪教育教學思想研究中心,持續推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系列展示,開展“名師講壇”“骨干擂臺”“新秀課堂”等不同層面的展示活動,鼓勵優秀教師關注課堂,加強教學研究,激發實踐創新活力,培育自身的教學風格,成為學科教學專家,提升楊浦優秀教師在上海市教育教學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六、任職期間具體任務
??(一)區學科名教師
??1.獨立承擔或領銜1個市級及以上重點課題(項目),力爭在市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等第獎或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評比中獲優秀成果獎;
??2.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有影響力的實踐研究論文1-2篇或出版1本個人學術專著;
??3.指導和帶教10名以上青年教師,學員有獲市級及以上獎勵;
??4.開設1門區級及以上教師培訓課程或不少于2次的區級及以上學術交流、專題講座;
??5.形成本學期本學段一個單元示范教學數字化資源;
??6.組織開展1次個人教育教學成果的市級教學展示、學術報告或研討會;
??7.參加區級以上學術論壇主題發言,不少于3次;
??8.開設社會公益講座或到對口支援地區、本市郊區送教上門,不少于3次;
??9.在本校教育教學成效突出,并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認可。
??(二)區學科帶頭人
??1.獨立承擔或領銜1個區級及以上重點課題(項目),力爭在市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獎或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評比中獲獎;
??2.在市級刊物上發表實踐研究論文1-2篇或出版1本個人教育教學專著;
??3.指導和帶教10名以上青年教師,學員有獲區級以上獎勵;
??4.開設1門區級教師培訓課程或不少于2次的區級及以上學術交流、專題講座;
??5.形成本學期本學段一個單元教學數字化資源;
??6.組織開展1次個人教育教學成果的區級教學展示、學術報告或研討會;
??7.參加區級以上學術論壇主題發言,不少于1次;
??8.開設社會公益講座或到對口支援地區、本市郊區送教上門,不少于2次;
??9. 在本校教育教學成效突出,并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認可。
??(三)區骨干教師
??1.獨立承擔或領銜1個校級以上重點課題(項目),力爭在市區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獎;
??2.在市級刊物上發表1-2篇論文;
??3.指導和帶教6名以上青年教師,學員有獲校級以上獎勵;
??4. 開設1門校級教師培訓課程或不少于2次的校級及以上學術交流、專題講座;
??5.形成本學期本學段一個單元教學數字化資源;
??6.組織開展1次個人教育教學成果的校級及以上教學展示、學術報告或研討會;
??7.參加校級及以上學術論壇主題發言,不少于1次;
??8.開設社會公益講座或到對口支援地區、本市郊區送教上門,不少于1次;
??9. 在本校教育教學成效突出,并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認可。
??(四)區骨干后備人選
??1.獨立承擔或領銜1個校級以上重點課題(項目),力爭在區級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獎;
??2.在區級刊物上發表1-2篇論文;
??3.指導和帶教3名以上青年教師,學員有獲校級以上獎勵;
??4.開設本學科校級公開教學展示活動不少于3次;
??5.形成本學期本學段一個單元教學數字化資源;
??6.參加校級以上學術論壇主題發言,不少于1次;
??7.在本校教育教學成效突出,并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認可。
??(五)區教育教學新秀
??1.獨立承擔或領銜1個校級以上課題(項目);
??2.在校級刊物發表2篇論文或校級范圍內進行交流;
??3.開設本學科校級公開教學展示活動不少于3次;
??4.形成本學期本學段一個單元教學數字化資源;
??5.參加校級以上學術論壇主題發言,不少于1次;
??6. 在本校教育教學成效突出,并獲得學生、家長、教師、學校認可。
??七、組織保障
??(一)組織管理。楊浦區教師專業發展中心負責區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的編制,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區教育人才的培養工作,確保培養培訓計劃的落實。楊浦區教育學院教師培訓部負責區教育人才培訓方案具體實施和常規管理,并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專題研修活動。學校要加強對區教育人才的培養,制定學校培養計劃和考核辦法,督促他們專業發展和提升,充分發揮各類教育人才示范引領輻射作用。
??(二)任期考核。第六屆區教育人才任期3年。任期內考核分為年度考核、中期考核、期滿考核和綜合考核。年度考核由區教育人才所在學校組織進行;中期考核由區教師專業發展中心組織進行;期滿考核由區教育局協同區教師專業發展中心統一組織專家對其進行分層分學段考核。綜合考核由三部分組成,其中學校考核占10%、中期考核占45%、期滿考核占45%。
??(三)經費保障。區教育人才的培養經費由區教育局和學校師資培訓專項經費支出。區教育人才在任期內享受相應津貼,期滿考核優秀者給予獎勵,自考核結果公布之日起下發。年度考核或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將終止其培養資格,并停發相應津貼。
??(四)學分認定。楊浦區教育人才參加由區教育學院組織的各類研修,完成規定的研修任務,經考核成績合格者,將獲得相關部門頒發的證書,其所修課程的學時數折算成相應的培訓學分,并計入“十四五”楊浦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學分系列(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