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建設教育強國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和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加快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力支撐,近日,黃浦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黃浦區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今后一個階段統籌指導本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實踐和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現對《行動計劃》作如下解讀。
??一、實施背景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教育強國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站在國家民族興旺發達、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關鍵作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的總體要求,做實做細我區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相關舉措,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有效聯動、密切配合的科學教育協作機制,我區在實施《黃浦區推進創新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高標準落實《黃浦區推進創新教育“十四五”規劃》的基礎上,以高質量科學教育推進區域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區教育局深入基層學校、科技場館、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實地調研,研究起草了《黃浦區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征求意見稿),并征求相關專家、中小學校長、一線教師和公眾代表意見進行修改完善。《行動計劃》經區政府研究同意后,由區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二、政策依據
??編制《行動計劃》主要依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小學科學教師培養的通知》《黃浦區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政策。
??《行動計劃》在全面貫徹國家有關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政策意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區情實際,遵循科普教育和科創教育并重、資源建設與教學改革同步、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并舉、學生培養與教師發展同行等基本原則,對持續深化課程供給和教學改革、持續推進協同合作和資源整合、持續深化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深化拔尖人才早期發現與培養、持續加強評價改革和過程管理等重點領域的落實舉措進行細化,增強了政策的可操作性,為高質量推進我區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三、目標任務
??《行動計劃》聚焦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包含7個重點任務和專項行動。
??1.推進科學教育課程資源供給
??研制黃浦區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圖譜。引導學校、教育集團(學區)、三大中心開發并實施指向中小學生科學素養培育的特色課程,統籌推進教育集團(學區)科學特色課程一體化建設。三年內,每學年每學段認定10門區級科普教育特色課程、10門區級科學實踐(實驗)類特色課程、10門區級科創教育特色課程。每學年遴選10項跨學段一體化實施的集團(學區)科學教育系列課程。構建科學教育課程資源庫和教學平臺。實現區域科學教育資源的共建共研共享,打造區域科學教育課程生態圈。
??2.推進科學教育教學方式創新
??促進學校和教師全面探索科學教育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培育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典型案例。三年內,每學年每學段認定10項區級跨學科綜合性實踐性教學優秀案例。每學年分學段評選10節實驗教學精品課例,推出20節中小學科學教育精品微課、30項中小學科學教育優秀教學設計。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數字化轉型,探索信息技術賦能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實踐案例和代表性應用場景。推進鴻蒙人工智能青少年科學院建設。重點打造全場景科學教育教學平臺和學生學習數據分析平臺,推進科學教育教學平臺的常態化教學應用。
??3.推進高品質科學教育進校園“十百千萬工程”
??與共青團上海市委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合作,開展高品質科學教育進校園“十百千萬工程”。
??開展“十大科學教育研究基地建設”行動,遴選10所學校建立創新實驗室,打造10個科學教育研究基地,遴選10個青年科學家團隊入駐科學教育研究基地,每年暑假10個科學教育研究基地舉辦科學主題研學營,組織1000名黃浦青少年進入研學營開展研學活動,每年組織萬名學生進科普基地。
??開展“百位青年科學家進校園”行動,組織百位青年科學家與中小學結對,擔任校外科技輔導員或科技副校長,進校園主講一場科普講座,擔任一個科技社團的指導老師,結對一個校內科學教育團隊,指導學校編制科學教育發展規劃,帶動學校科學教師團隊提升專業水平。結合本區優勢科創項目,搭建具有影響力的科創賽事平臺。
??4.推進高質量科學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后服務
??成立區青少年科創教育委員會,統籌協調區域科學教育優質資源的使用和開發,引進高校資源,對學校課程、課后服務和課外實踐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三年內,授牌20家區科創教育基地,匯編黃浦區科學教育地圖,遴選首批10所黃浦區科創研學基地,推動科創教育基地常態化運作,探索將學生在科創教育基地的學習與實踐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打造區創意中心,三年內,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服務科技藝術類課程總量的50%由區創意中心開發。
??5.推進中小學教師科學素養提升
??開展“千名科學教師專項培養行動”,分批次分層次開展科學教師培訓,包括面向全體科學教師的“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新教材培訓”,面向學校科技輔導員的“科創教育種子教師專題研修”。優先選拔小學科學教師開展在職學歷提升。三年內,區內中小學校累計有千名科學教師參加專項培訓,確保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碩士學位的科學教師。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大學科,培養50位勝任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中青年教師,探索高水平高中理科教師培養模式。通過人才引進等途徑,加強高水平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
??6.推進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實施黃浦區青少年創新英才培養“登峰計劃”,依托大同中學、格致中學、向明中學三所老牌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建立五大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三年內,選拔不少于300位學生進入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學習,形成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黃浦模式。
??統籌區內學校與高校合作的特色項目,依托同濟黃浦設計創意中學、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儲能中學、上海音樂學院附屬黃浦比樂中學、黃浦區科技活動中心、黃浦區勞動技術教育中心,打造創意設計、新工科、音樂工程創編、人工智能、3D制造等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三年內,不少于300位學生在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完成課程研習。
??與復旦、交大、同濟、華東師大等一流高校共同開展高中-大學銜接的科研英才培養項目。三年內,選拔100位科創英才進入高校或科研機構的重點實驗室,結對專家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形成創新人才發現、識別、評估和個性化成長的育人機制,打造黃浦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7.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評價改革
??每學年組織實施本區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測評,為各中小學校實施科學教育提供評價反饋。強化各中小學校開展科學教育評價改革行動研究,梳理各校探索科學教育評價改革的典型經驗。三年內,遴選10所科學教育評價改革示范校。每學年組織開展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區域質量監測,重點落實質量監測結果的分析、挖掘、反饋與教學改進。三年內,對不少于60所學校開展科學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學校科學教育的實施質量,為學校科學教育改進提供指導和建議。
??四、保障舉措
??《行動計劃》配有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明確7個專項行動的預期成果、責任單位、完成周期和具體推進計劃,明確各責任單位的主要職責,增強了政策的可操作性,為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黃浦區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領導小組和各協作專班,明確責任,強化協同推進、整體謀劃、統籌協調、督促落實。推進黃浦區創新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實體化轉型升級,優化人員配置,承擔科學教育、創新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化校際協同、要求各基層單位制定高質量推進科學教育的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措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二是加大多元投入,協同多部門統籌開發和利用科學教育資源,以黃浦區教育發展基金和教育專項經費支持特色項目發展,協同黃浦區教育基金會設立專項獎勵。
??三是加強教育督導,建立健全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工作的質量監測和發展性督導評估制度,將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主要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全區各教育單位黨政領導年度考核的評價指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評價和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四是強化技術支持,依托黃浦教育數字基座,實現區域中小學科學教育資源的集成融合、教學綜合應用、數據統一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測。
??五是擴大宣傳推廣,綜合利用平面媒體、新媒體、融媒體等平臺,推廣和介紹黃浦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理念、行動、舉措、經驗、成效,向公眾展示黃浦高質量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取得的顯著成效,講好黃浦教育故事。